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【信披】查看更多考评等级深圳知名的配资公司
汇川技术分拆联合动力上市:十年攻坚破局,解码分拆上市的“难”与“成”
9月25日,联合动力在创业板上市首日大涨147.6%,总市值超740亿元,这份亮眼答卷背后,是汇川技术耗时近十年推进分拆上市的艰辛攻坚。分拆上市并非简单“拆分”,而是涉及战略平衡、业务独立、监管合规等多重难题的系统工程,联合动力的成功,恰恰是突破这些“不易”的典型样本。
一、分拆之难:从战略定调到资源平衡,第一道坎就难倒多数企业
分拆上市的核心矛盾,在于母公司需在“扶持子公司”与“保障自身稳定”间找到精准平衡,这一步往往成为分拆夭折的开端,汇川技术也曾深陷其中。
2016年“双王”战略提出时,汇川技术面临的抉择极具挑战性:一方面,工业自动化是集团“基本盘”,贡献稳定现金流,需持续投入巩固优势;另一方面,新能源汽车业务是全新赛道,联合动力作为承载主体,初期不仅无盈利,还需巨额资金用于研发、产线建设与客户验证。2018-2019年,集团对联合动力的“输血”达到顶峰,直接导致汇川技术业绩承压,股价一度跌至历史低点,内部质疑声与外部市场压力双重夹击。
这种“资源倾斜”的痛苦,是多数企业分拆时的共性难题。若对子公司投入不足,分拆主体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;若投入过多,又会拖累母公司原有业务,甚至引发股东不满。汇川技术的破局之道,在于用“长期主义”扛住短期压力——即便营收增速放缓,仍坚持将年研发投入的30%投向联合动力,同时通过工控业务的精细化管理保障现金流,这种“咬牙坚持”的战略定力,在分拆案例中极为罕见。
二、业务独立之难:从“依附”到“自主”,十年磨出独立造血能力
分拆上市的关键前提,是子公司必须具备独立的业务体系与造血能力,而非母公司的“附属板块”。这一点,联合动力用了近十年才真正实现,期间至少跨越两大难关。
(一)技术与客户的“去依附化”:摆脱母公司资源依赖
初期,联合动力的技术研发高度依赖汇川技术的工控团队,客户拓展也需借助母公司的行业资源,这种“依附性”不符合分拆上市对“业务独立性”的要求。为打破这一局面,联合动力从2018年起组建独立研发团队,耗时三年完成核心技术的“去复用化”——原本共享的电机控制算法,经车规级改造后形成独立知识产权;原本依赖母公司的供应链,逐步拓展出30余家专属核心供应商,实现从“用母公司资源”到“造自有优势”的转变。
客户端的突破更具挑战性。汽车行业对供应商的“独立性”要求严苛,若联合动力始终被视为“汇川的子公司”,难以进入主流车企供应链。为此,联合动力从2020年起以独立主体参与客户竞标,甚至主动放弃部分依赖母公司背书的订单,耗时五年将客户结构从“以中小车企为主”升级为覆盖理想、小米、大众、奥迪等40余家主流车企,170余款车型,彻底摆脱对母公司客户资源的依赖。
(二)盈利平衡之难: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的漫长爬坡
分拆上市要求子公司具备持续盈利能力,这对处于成长期的联合动力而言,是一场持久战。2018-2021年,联合动力连续四年净利润为负,累计亏损超12亿元,期间多次面临“是否继续投入”的内部争议。
转折点出现在2022年,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30%,联合动力终于实现盈利,但盈利质量仍需验证——2022年净利润中,政府补贴占比达40%,不符合上市对“扣非净利润稳定”的要求。为此,联合动力通过优化产品结构(高毛利电驱总成占比从2022年的35%提升至2025年的62%)、降本增效(单位生产成本年均下降8%),到2025年上半年,扣非净利润达5.2亿元,占比超95%,真正实现“自主造血”,这才满足上市的核心财务指标。
三、监管合规之难:信息披露与股权架构,每一步都是“精细活”
分拆上市的监管要求远比独立IPO更复杂,需同时满足母公司、子公司两端的合规标准,稍有不慎便会触发监管问询,这也是多数分拆案例停滞的关键环节。
(一)信息披露:从“合并口径”到“独立透明”的重构
汇川技术作为上市公司,此前对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披露仅包含在“其他业务”中,数据颗粒度粗,无法满足汽车行业上下游对联合动力的了解需求,更不符合分拆上市对“子公司信息独立披露”的要求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联合动力启动信息披露体系重构。
(二)股权架构:扫清“关联交易”与“利益输送”嫌疑
监管层对分拆上市的核心顾虑之一,是母公司与子公司间的关联交易可能存在利益输送。联合动力在股权与业务架构上,需彻底厘清与汇川技术的边界:
股权层面,2024年汇川技术将持有的联合动力15%股权转让给员工持股平台与产业基金,使自身持股比例从100%降至85%,既避免“全资控股”引发的监管质疑,又通过引入外部股东实现治理结构优化;
业务层面,2023-2024年,双方逐步终止32项关联交易,其中包括原本由汇川技术提供的物流、行政服务等,联合动力为此新建独立物流体系,年成本增加近2000万元,但彻底消除了关联交易依赖,为上市扫清障碍。
四、破局启示:分拆上市不是“选择题”,而是“系统工程”
联合动力的分拆上市,用近十年时间证明:分拆绝非“把业务拆出去就行”,而是需要母公司有战略定力、子公司有攻坚能力、团队有长期耐心的系统工程。
对计划分拆的企业而言,其核心启示在于三点:一是“战略先行”,分拆前需明确子公司的独立价值,而非单纯“甩包袱”,汇川技术若未坚定“双王”战略,难以扛过初期的业绩压力;二是“业务独立优先”,子公司必须在技术、客户、盈利上实现真正自主,否则难以通过监管审核;三是“合规前置”,尽早梳理股权与信息披露问题,避免临近上市时才“补漏洞”。
联合动力的上市,是突破分拆重重难题后的结果深圳知名的配资公司,而非偶然。这份“不易”的背后,既是汇川技术十年战略坚守的回报,也为A股市场分拆上市提供了可借鉴的“破局样本”——分拆上市没有捷径,唯有直面难题、持续攻坚,才能最终实现母公司与子公司的“双赢”。
嘉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